台灣每年到了夏天,總是會看到新聞上缺電的消息,依據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台電系統歷年發電量」報表
107 年發電量合計 2332.8 億度,其中再生 4.9 %、燃油 2.8 %、燃氣 38.6 % 燃煤 38.8 % 核能 11.4 %
台灣光是燃氣和燃媒的比例就高達 77.4%,2025 非核家園是目前政府的目標,減煤也是目前的社會共識之一
國際工程顧問公司在2014年發布的報告中就指出,現在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當中,台灣就佔了16處
所以台灣的綠能產業未來趨勢就是風力發電以及離岸風電,那目前世界上誰的離岸風電做的最好呢?答案是丹麥
各位朋友如果關心台灣的綠能產業或是想要了解台灣未來投資標的,以下的資料或許可以當作一個參考唷!
目前世界上離岸風力發電發展最好的國家,那就是位於歐洲的丹麥,丹麥早在1991年就建造了離岸風力發電機組
在1991年9月建造了世界第一座離岸風電站:Vindeby,可供2200戶住家使用乾淨的綠能電力
但當時並不受丹麥人歡迎,因為一座風機造價上億台幣,這也是目前台灣離岸風電發展遇到的困境之一
但離岸風力跟核能不太一樣的是,核電廠是政府出錢蓋,而風電是開發商出錢蓋,要繼續蓋完核四必定需要舉債
那什麼是離岸風力發電呢?那他們是如何發電的呢?
離岸風力發電又稱為離岸風力能源,是在海上建設風力發電廠
在台灣沿岸常見陸地型的風力發電機,離岸風力發電比陸上風力發電具有更高的風速,而且能提供更多的電力
而且離岸風力發電也對於鄰避設施的反彈也較小,但最大的缺點就是離岸風力發電成本較陸上發電成本為高
還好離岸風力發電技術越來越好,建造成本也會越來越便宜
2016年荷蘭波瑟勒離岸風力發場裝機容量為700MW,成本已降至€72.70/MWh(台幣2579元)
而丹麥離岸風力發場Kriegers Flak裝機容量為600 MW, 成本更降至€49.90/MWh (台幣1770元)
丹麥早在30年前就發展離岸風力發電,所以在風場除役後,還可以當作往後研發的最佳教材
像在海中浸泡25年的水泥基座,就可以讓研究人員研發更好更佳的水泥建材
丹麥計畫在2030年結束媒炭時代,把原本計畫30年的再生能源發電拉長到2035年
最終計畫就是在2050年成為100%的再生能源經濟體
各位朋友可以試想,台灣如果現在就開始發展綠能產業以及再生能源,我們也會有一天結束媒炭時代
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看不到,但後代的子子孫孫都能因此而受惠,而也不用為了空污而受其困擾
除了丹麥之外,荷蘭也是風力發電發展的領頭羊之一,雖然荷蘭在2007年才開始,但發展速度卻很驚人
在2017年1月,C「Nederlandse Spoorwegen」的執行長波克斯特爾(Roger van Boxtel)
將自己綁在風車上,來慶祝荷蘭成為全球第一個鐵路火車全靠風力發電運行的國家
荷蘭每天約有60萬人乘坐火車,每年需耗費12億kWh的電,相當於整個阿姆斯特丹的所有居民一年的耗電量
靠著荷蘭國家鐵路公司與荷蘭電力公司Enecoh的合作,不到2年就完成100%靠風力供電運行火車的目標
但荷蘭是風車大國,靠著是陸上電力發電為主,但台灣是海島國家,離岸風電才是之後的最佳的綠能產業
荷蘭預計二年後,綠色能源替代率能達到100%,但這還不是最狂的,更狂的是
荷蘭政府投入951.3億台幣,在北海打造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力發電站,最快能在2032年完成
也就是說,荷蘭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力轉換成電後,還可以賣到附近的國家
目前全球的風力發電的成熟度可以跟石化能源相比,政府目前喊出的2025非核家園並不只是口號而已
我們必須要借鏡有30年離岸風電經驗的丹麥,讓台灣的綠能產業進步,並慢慢減少燃煤的發電比例
而且離岸風電產業還可以吸引國際企業投資並發展綠能產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
台灣其實就是一個天發風場,台灣的中央山脈與大陸的武夷山脈形成一個喇叭形結構
全球20個最佳風場當中,台灣就佔了16處,台灣得天獨厚的地形,如果不發展離岸風電真的會非常可惜
-----
【風力發電介紹】台灣綠能產業未來趨勢:離岸風電 台灣最佳再生能源
離岸風電彰化觀點: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97140254136179/
文章圖片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2&v=qi5ypJtvR6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