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海島島嶼,沒有外力電纜協助下,自然資源有限,
超過99%之能源供給仰賴國外進口,
發展再生能源能夠提升台灣能源安全
政府「節能減碳」施政之重要政策措施之一
而再生能源也就是所謂的綠能產業
主要包括太陽能、風力能、
生質能、水力能、地熱能及海洋能等
政府希望在發展綠能產業的同時
結合在地產業、群聚、人才及天然資源,鏈結產學研究
可以帶動外國投資進而創造在地就業機會
以及相關產業發展
而離岸風電就是最近很夯的話題
離岸風力發電又稱離岸風力能源,是於海上建設風力發電廠。
台灣地狹人稠,近2/3為山區,可以開發陸域風場的土地有限,
加上陸域風機會造成噪音及光影問題,更經常引起民怨
離岸風力發電通常位於大陸架,利用風能進行發電,
較陸上風力發電具有更高的風速,
所以能提供更多的電力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
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
發現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
甚至排在前十名的,除第一名是位於中國南海外,
風速每秒12多米(12.04∼12.11m/s),其他9處都在台灣領海,
平均風速約每秒近12米(11.94∼12.02m/s)。
當然離岸風電發展,是否會影響到漁業收穫,
以及白海豚的生態影響,
甚至是後續電網架設海上變電站及相關輸電設施之興建等等基礎問題,
都是需要大量的研究以及分析來判斷。
政府目前也已砸下大筆經費進行離岸風業的基礎建設;
以台中港為例,
由於離岸風機需要裝卸、製造、組裝及儲存的用地,
而台中港距離彰化離岸風場不遠,是施工碼頭的不二之選,
政府有意將之打造成全球最大離岸風電港
而在電價躉購費率上,政府要能夠提供足夠誘因,
以鼓勵設置離岸風力發電
目前已吸引許多外資對臺灣離岸風力發電有興趣
像是風機 水下基礎 海纜 電纜 海事工程 船隊
而參與離岸風電潛力場址申請(並已通過環評)之開發商
外商有達德、沃旭、上緯、北陸、 CIP
本土廠商則是力麗、中鋼 、台電 、亞泥
都是希望能一起帶動台灣的綠能產業繁榮正向發展